2009年3月11日 星期三

從台積電合作案一窺英特爾未來

ZDNet新聞專區:Brooke Crothers 2009/03/09

英特爾決定加入智慧手機戰場。此舉將考驗該公司在PC之外,另一個最重要晶片市場的競爭能力。

英特爾與台積電簽下的合作協議,將使得Atom晶片與Qualcomm、德儀(Texas Instruments)等公司採用的ARM架構,出自同源。許多小型裝置、行動電話,和多數的智慧手機,包括蘋果的iPhone、黑莓機和Google Android手機,都採用ARM處理器。

ARM一直是英特爾的眼中釘,以致該公司在1997年買下StrongARM架構,轉為Intel XScale,主攻掌上型裝置(最知名的應用是由Compaq和之後HP出售的iPaq)。更早之前,StrongARM曾被用在蘋果Newton(iPhone前身)和其他小型裝置。但英特爾又在2006年將虧錢的XScale業務賣給Marvell,結束了該公司與ARM在小裝置領域的競爭。

英特爾為何放棄?小型消費者裝置和通訊晶片市場與PC晶片市場大不同,因此不是該公司傳統上有競爭力的領域。但不代表英特爾能夠忽略這個領域。掌上型個人運算的時代已降臨。iPhone、黑莓機,和Android手機幾乎就是掌上型電腦,而這些產品裡都沒有英特爾的蹤跡。

所以,這一次英特爾不打算推出ARM晶片,而是要將其成功的x86架構硬推入ARM佔據的智慧手機、消費者電器,和難以歸類、但通常有利可圖的「內嵌」市場。台積電在這些市場的晶片製造佔有優勢,毛利通常高於50%。

英特爾看中(或者英特爾必須拿下)的另一個市場,是智慧手機。Broadpoint AmTech分析師Doug Freedman認為,因為這個市場規模夠大,而且「那是PC功能移轉的方向」。雖然工業或醫療硬體等領域也很重要,智慧手機才是英特爾在PC之外,測試其獲利競爭力的場域。

行動電話市場究竟有多大?以單位計算,大約是PC市場的五倍。根據Gartner的數字,2008年全球手機出貨量約12.2億支,而2009年全球PC市場預估出貨量只有2.57億單位。

但英特爾無法把PC業的模式原封不動搬到行動市場。在PC市場,幾乎是英特爾作什麼,HP、戴爾、宏碁等製造商就用什麼。行動市場不一樣,電信商和手機製造商才是主角,硬體最多是配角。因此,搭上台積電是英特爾讓自己更融入行動業廠商的一種方式。他們還不習慣與PC晶片界的大怪獸打交道。In-Stat分析師Ian Lao表示:「透過台積電,英特爾可以說,我只是你們手機製造商的另一個供應商,因為你們已經習慣向台積電買東西。藉此隔絕了怪獸的形象。」

現在行動不算太早。Qualcomm的Snapdragon平台推升了效能訴求,Nvidia正力推其繪圖強化的Tegra技術,而德儀也積極提升其 OMAP晶片的單位效能。換句話說,雖然這些晶片商長期堅守的省電訴求(行動產品的一大要素)並未動搖,他們也開始推升晶片速度到1GHz以上,並增加更多處理核心。而那就是英特爾的強項。

Lao指出:「對ARM開發商而言,多核心代表的是效能區別化。」以Qualcomm為例,未來的Qualcomm QSD8672晶片將是一個雙核心Snapdragon平台,具有兩個CPU運算核心,能提供1.5GHz運算效能、1080p高畫質影音、Wi-Fi、行動電視和GPS等功能。其繪圖核心是採用超微公司(AMD)的ATI技術。

雙核心處理器、ATI繪圖、高畫質影音?聽起來很像PC。事實上,目前最熱的議題之一,就是PC製造商會否開始把微軟的作業系統預設在ARM裝置內。 Lao表示:「未來9到18個月的發展相當值得觀察。英特爾能否達到必須的成本和效能水準?他們能否贏得電信商和手機製造商青睞?市場絕對會有一番騷動。」(陳智文譯)

文章出處:
http://www.zdnet.com.tw/news/hardware/0,2000085676,20136695,00.htm

沒有留言: